近日,我校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許并社團隊尉國棟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高水平期刊《Small》(IF=13.3)上發表題為“Artificial Optoelectronic Synapse Based on Violet Phosphorus Microfiber Arrays”的高水平論文。我校碩士研究生董李艷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袁帥為共同第一作者,尉國棟教授和楊亞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陜西科技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為共同通訊單位,該論文的發表標志著我校在光電人工突觸器件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


該工作成功開發了大規模、高產量的VP微纖維垂直陣列,并以VP微纖維垂直陣列作為憶阻器功能層,構建了可靠的、低功率的人工光電突觸器件。該器件可以很好地響應電刺激和光刺激,表現出可調節的突觸可塑性,可以很好地模擬主要的突觸功能,如短期記憶(STM)、長期記憶(LTM)、雙脈沖異化(PPF)、脈沖時間依賴性可塑性(STDP)和脈沖頻率依賴可塑性(SRDP)等,還可以執行簡單的邏輯操作來模擬樹突的功能。此外,該設備通過結合電刺激和光刺激,模擬大腦的經驗學習行為和大腦的聯想學習功能的“學習-遺忘-再學習”過程。在此基礎上,巴甫洛夫的聯想記憶也成功地實現,為模擬視神經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性。這項工作為設計和制造基于vp的人工突觸設備提供了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并為多功能神經設備的發展奠定了方向。
附:論文信息
Artificial Optoelectronic Synapse Based on Violet Phosphorus Microfiber Array. Liyan Dong, Shuai Yuan, Guodong Wei, Peifen Zhu, Shufang Ma, Bingshe Xu, and Ya Yang.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smll.202306998
(核稿:張鵬偉 編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