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科技處徐衛濤團隊研發的“一點心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數字化平臺在教育部對口幫扶縣河北威縣等地推廣應用。教育部一級調研員、副縣長高云,共青團邢臺市委、威縣教育局主要負責同志以及全縣中小學校長參加了合作簽約儀式。
高云對陜西科技大學研發的“一點心通”心理健康教育數字平臺助力威縣中小學心理健康篩查工作深表感謝,她指出,該平臺的落地是威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場及時雨,標志著威縣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系統工程已形成。最后,她對威縣心理教育工作提出幾點要求:一是建立專項機制,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各環節,做好培訓確保平臺高效運轉。二是組織骨干教師交流培訓,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最新知識、動態、技術,確保平臺服務于教學工作與實踐。三是主動作為推動工作,對接高校人才會同威縣相關部門做好家校社的聯動,切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截止目前,該平臺已經在威縣12所中小學進行了部署,覆蓋學生近兩萬人。另外該平臺還在河北省沙河市、河北省臨西縣中小學、醫院等單位以及邢臺市12355青少年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熱線使用,預計覆蓋人群將超過6萬人。

團隊成員介紹“一點心通”平臺功能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講話,推動建立預防、干預、教育一體化心理服務工作機制,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指導的“生機計劃2023”、騰訊SSV健康普惠實驗室、博世中國的支持和資助下,科技處徐衛濤團隊聯合中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邢臺學院等單位自主研發“一點心通”心理健康教育數字化平臺。該平臺基于“應激-素質”模型建立集心理危機“預警—服務—教育”于一體的數字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系統,致力于解決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篩不準、低數字、缺師資等多重困境,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該平臺通過數智技術構建了“預警-服務-教育”三級聯動機制,八大角色前后銜接,協同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閉環。在預警模塊,自主研發“心理危機篩查核心引擎”,首創心理“應激-素質”評估模型,結合多模態情緒數據監測等技術,實現心理問題分層預警及動態實時賦碼,解決鄉村心理問題學生篩不準困境;在服務模塊,通過 AR現實增強技術創設6類3D心理干預場景,打造低成本“沉浸式移動心空間”,并搭建隱秘式“排憂解難”論壇,提供專業的心理問題疏導與咨詢服務,解決心理問題干預方式低數字困境;在教育模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 IP 心理學伴,集成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等自動觸發學伴的主動關懷機制,同時攜手心理專家研發特色網絡課程,通過開發項目式課程、案例式課程、游戲式課程,解決心理健康教育缺師資困境,實現心理問題從精準預警到科學干預、從教育培訓到心理素養提升的全流程服務。“一點心通”數字化教育平臺以中小學生為核心服務群體,通過教師、家長、班主任、德育主任詢師及教育行政部門等八位一體布局,共同擴大“一點心通”平臺使用范圍,形成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圖3 預警-數字化引擎動態評估流程 圖4 服務模塊功能介紹
“一點心通”項目開始于2021年,項目成立之初先后在洛南、臨潼、延川、洛川、黃陵、威縣、臨西等地開展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經過四年艱苦探索與攻堅克難,最終成功研發出“一點心通”心理健康教育數字化平臺,該成果還在2025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陜西省復賽中中榮獲省級金獎。
(核稿:朱建鋒 編輯: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