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APP:陜西科技大學落實主題教育 以黨建促就業以就業助脫貧
百度APP:陜西科技大學落實主題教育 以黨建促就業以就業助脫貧
網易新聞:陜西科技大學落實主題教育 以黨建促就業以就業助脫貧
陜西網:陜西科技大學落實主題教育 以黨建促就業助脫貧
中國教育網:陜西科技大學落實主題教育 以黨建促就業以就業助脫貧
三秦網:陜西科技大學落實主題教育 以黨建促就業以就業助脫貧
央廣網:陜西科技大學:以黨建促就業 以就業助脫貧
編者按: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陜科大各單位從實際出發,精心謀劃,統籌安排,充分借鑒運用第一批主題教育成功經驗,聚焦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高標準、高質量推進主題教育,確保主題教育取得扎扎實實成效。
“《國歌》誕生于哪一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什么?”“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什么?”……10月10日上午,23名包括頭天晚上從上海、寶雞等地實習或預就業單位趕回學校的畢業生黨員們,聚集在陜西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黨員活動室里,凝神聽題,爭先搶答,比賽緊張激烈,答題者全情投入。這是2017級研究生第一黨支部召開的“盛世中國夢,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黨日活動上的一幕。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陜西科技大學黨委堅持分類指導、問題導向,針對學生黨支部的特點,以“就業”這一師生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關心的問題為切口,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主題教育與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結合起來,與發揮畢業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結合起來,與精準幫扶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結合起來,打造“黨建+就業+扶貧”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增強主題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加強分類指導,抓好畢業班黨員關鍵群體

機電學院2017級研究生第二黨支部黨日活動
伴隨求職季來臨,畢業班學生黨支部成員分散、組織生活集中難等問題日益凸顯,陜科大黨委直面難題,抓好學生黨員中這批人數占比最高的“關鍵群體”,將主題教育與畢業生的學習、求職等實際需要有機結合,通過豐富支部活動內容與形式、強化組織生活“儀式感”和靶向性,讓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融入畢業教育,促進畢業生樹立愛黨為民的正確就業觀,進一步增強就業能力,實現黨建就業工作雙贏。
機電學院研2017級黨支部書記龔琰介紹說:“每個月,學院黨委會根據當下的時政熱點提前確定組織生活的主題,支部再據此安排當月的組織生活計劃,并提前發給黨員們,給大家預留足夠參加活動的調整時間。關鍵是每次的活動主題針對性都比較強,有請已經畢業的黨員分享就業經驗的,也有像這次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時事熱點為背景進行研討分享的,基本上都是圍繞畢業生黨員的思想、學習、就業等實際情況來做。這樣的組織生活讓黨員們既有時間又有興趣,大家的參與度自然比較高。”截至目前,該院開展的各類支部活動中,本科生畢業班黨員參與率高達95%以上,基本能夠實現全員參與;研究生畢業班黨員線下集中參與率達到60%以上。
可學可用有收獲的組織生活,有效激發了畢業班黨員的奮斗精神和擔當責任,無形中也進一步端正了他們的就業態度和觀念,提升了就業能力,使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輻射帶動效應。機電學院研17黨支部的學生黨員張魏來自國家級貧困縣——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剛開始跑招聘會時,他一心想能找一份薪資待遇好的工作,盡早改變家中的經濟狀況。隨著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他對自己的就業目標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認識:“精準扶貧戰略全面實施,脫貧攻堅的舉措就落實在我和我的身邊,祖國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作為機械專業的畢業生,我立志以自己所學投身機械制造業一線,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眼下,張魏已與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簽約,未來他將在這家國內重要的重卡車橋生產基地的技術研發崗,實現用所學專業知識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的承諾。
堅持黨建引領,貫穿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全過程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在陜科大,一名本科生四年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這樣一步步實現的——入校前:通過基于易班平臺植入的生涯測評系統,進行興趣、性格、價值觀等的自我認知測評,為入學后生涯規劃和指導奠定基礎;大一年級:在精彩的職業生涯規劃課上,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意識,確立明確的職業生涯目標;大二年級:全面了解職業環境、職業內涵,拓展職業素質;大三年級:通過豐富多樣的求職技巧、職業技能的培訓獲得有益指導;大四年級:在就業創業服務月的系列活動中學以致用。在這套全程化指導中,學校始終貫穿著一條“堅持黨建引領,圍繞學生服務,找準和解決就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抓落實上下功夫,推動就業工作內涵式發展”主線。
通過實施招生-培養-就業創業工作協調機制、9項就業工作制度、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包干負責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專業教師行業內推薦畢業生就業、輔導員依托公寓輔導員工作站開展就業指導等措施,學校黨委落實就業創業工作一盤棋,全面實施“一把手工程”,提高政治站位,統籌協調,攻堅克難,將就業工作納入各類考核體系,打造全員關心就業、全員參與就業的全員化共建體系,著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素質。近三年來,學校本科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整體就業率穩步提升,本科生的平均薪酬年平均增幅超過百分之二十,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
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阿布都沙拉木·艾比布拉還沒有走出校園,就通過老師指導的創業項目“新疆沙拉木商貿有限公司”,成功將吐魯番滯銷的葡萄干通過大宗交易打開銷路,近三年向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7個國家和地區供應新疆特色干果年均突破3000噸,僅2019年前6個月銷售額達3500萬,凈利潤600余萬,出口占比50%。沙拉木的項目還與當地貧困村的300余家農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持續盈利、帶動民族區域發展。這個項目還榮獲10月中旬落幕的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銀獎,陜科大同時以2銀4銅的成績創下學校歷史新高。
突出“助”“育”并舉,就業一人就是脫貧一戶

“這個愛笑的女生叫師崇盼,是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師崇盼是一名來自農村的貧困生……輔導員了解到師崇盼的具體情況后,就反映到了學校學工部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中心工作人員經過核實確認,把師崇盼定為了“建檔立卡”的貧困生……”這是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今年專訪陜科大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工作播出的一段采訪內容。
建立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跟進表、申請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建立就業困難學生動態跟蹤數據庫……除了多種幫扶舉措落細落小落實外,陜科大黨委將就業幫扶的著力點突出在“助”“育”并舉上,通過實施資助育人主題教育,設置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專項社會實踐項目、院系領導包干促就業及家長定期聯系制度和心理團體輔導、素質拓展等,將思政教育與政策學習相結合、感恩教育與志愿實踐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四年,師崇盼從一個自卑靦腆的人變成了一個自信開朗的人,她在學校入了黨,擔任過校學生會女生部的部長,還被評為校級優秀畢業生。經過多次面試后,她最終選擇在西安一家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都不錯的房地產公司做銷售,她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而且所學的專業也對口。
近三年不完全數據統計,陜科大每年建檔立卡畢業生占畢業生總人數的10%左右,平均就業率為98.52%,高于全校總體就業水平5.75個百分點;深度貧困畢業生占畢業生總人數的5%左右,平均就業率為97.12%,高于全校總體就業水平4.34個百分點。就像學工部部長、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曉所說:“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終端問題,是一個人才培養的問題。很多家庭經濟條件并不是特別好的學生,進了校以后,通過他的內生動力,包括學校給的平臺,讓他鍛煉出來以后,畢業的時候相當優秀,他反而是最容易就業的。”
(終審:杜楊 編輯:雷超 學生編輯:胡鑫)